吃药不喝水易得结石,普及医疗知识助你健康

发布时间:2025-02-18   作者:中医养生网    
字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经常出现吃药不喝水的情况,认为吃片剂或者胶囊不需要喝水,这是对身体不负责的表现。吃药不喝水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身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吃药不喝水易得结石,普及医疗知识助你健康

为什么吃药需要喝水?

对于成年人而言,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70%,随身体质量和年龄增长,含水量会逐渐减少。而且人体内液体的种类很多,包括血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组织间液和消化液等。人体不断消耗并排泄这些液体,因此为了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定期喝水非常必要。

当人们吃药时,这些药物也需要服用水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进入体内,药物会在食管内残留太久,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甚至溃疡,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内出血。而且药物在肝脏和肾脏代谢分解后,也需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药物残留在尿液中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积累还会导致肾结石形成。

吃药不喝水易得结石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吃药前不喝水,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刺激胃肠道的过程,并且让药物吸收更快。殊不知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吸收水分,否则药物溶解不完全、降解不完全,就容易导致药物不吸收而浪费,而且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也会延长,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更多的负担。

肾结石是由于体内过多的钙盐、尿酸、草酸等物质凝结形成的结晶,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药不喝水就是肾结石的常见症状之一。肾结石会引起腰痛、尿液混浊、便秘、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而且,长期积累下来还会降低肾脏的功能,甚至引起肾炎或者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如何正确吃药?

为了让身体健康,正确吃药很重要。根据药物的不同类型和服用方式,大部分的药物需要饭前或者饭后服用,一般在饭前30分钟或者饭后1小时内最为合适。有些药物需要冲泡,比如各种颗粒、糖浆、中药等,也需要足量的水来冲泡,否则药效会降低。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药物来说,比如感冒药、止痛药、维生素等,一般来说,需要用温水或者常温水服用,一定要注意喝足量的水。而且,若遇口干口渴等情况,也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患有肾结石、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服用方式和适量喝水。

吃药不喝水对身体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容易引发食管黏膜损伤、肾结石等严重后果。因此吃药时总是要喝足量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和生理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还要注重药物的类型和使用方式,以保证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作者对文中所陈述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以及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并未经过本站的证实。因此,本站不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本文仅作为参考依据,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应当自行辨别信息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