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一种源于食品或饮用水,通过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并引起生理异常或病理变化的疾病。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食品安全的重视,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入手,从来龙去脉,病因病症,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让读者了解并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一、来龙去脉: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中存在的病原体、化学物质等引起的一系列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属于公共卫生领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头痛、胃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致死。
国际上,约有2.1亿人每年感染食源性病原体,其中15.6万人死亡,人均患病率约为3.7‰。我国也不幸是食源性疾病的重灾区之一,数据显示,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约占全国疾病总报告数的5.1%。
二、病因病症:哪些原因会导致食源性疾病?
1. 病原体感染:食品中常常携带各类病原体,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导致病原体感染。
2. 化学物质污染:传统意义上的污染食品,比如细菌、寄生虫等,但化学物质污染也是目前的常见问题。常见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3.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肆意回收复食、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也是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4. 不良习惯:生活中,经常使用不洁餐具,长时间采用不冷藏地油脂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感染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三、预防措施:如何避免食源性疾病?
1. 食品卫生:选购食品时,应选择正规商超和专业市场进行采购,避免摊贩摆摊出售的食品;生活中,要注意餐前洗手,选择烹饪方式煮熟、烤熟、炒熟等。
2. 个人卫生:保持自身卫生,包括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3. 环境卫生:餐桌卫生需要从源头开始,比如选购食品时要看食品品质检验证件,家庭厨余垃圾要实时投放到精准分类的垃圾桶中,养成“节约环保”的意识。
四、结语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全球卫生领域的高度关注。为了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关键是要做好食品、个人、环境的卫生保洁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市场监管,以保障公众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改善食品卫生和消除污染的运动,让我们从吃起,让健康和安全成为我们选择生活方式的优先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作者对文中所陈述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以及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并未经过本站的证实。因此,本站不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本文仅作为参考依据,读者在阅读本文时应当自行辨别信息的真实性。